Overfeat 笔记

1. 介绍

卷积网络的主要优势是提供end-to-end解决方案;劣势就是对于标签数据集很贪婪。所以在大的数据集上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小的数据集上面突破不是很大。

ImageNet数据集上的分类图片,物体大致分布在图片中心,但是感兴趣的物体常常在尺寸和位置(以滑窗的方式)上有变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

在多缩放尺度下以滑窗的方式利用卷积网络用了侦测和定位很早就有人提出了,一些学者直接训练卷积网络进行预测物体的相对于滑窗的位置或者物体的姿势。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基于卷积网络的图像分割来定位物体。

2. 视觉任务

简略解释一下三个任务:

1. classification 分类

是啥、预测top-5分类

给定一张图片,以及一个标签指明图片中主要物体的类别,程序猜k次其类别,看是否和标签一致。

2. localization 定位

在哪是啥、预测top-5分类+每个类别的bounding box(50%以上的覆盖率认为是正确的)

与classification类似,区别在于它需要给出你猜的这些类别的物体的框,而且这个框与真实值的差距不能小于50%。

3. detection 检测

在哪都有啥

事先不知道这张图片有没有可以分类的物体,有的话他们的数量是多少,需要给出物体的框以及其类别。

定位是介于分类和检测的中间任务,分类和定位使用相同的数据集,检测的数据集有额外的数据集(物体比较小)。

3. 分类

参数设置

提取221*221的图片,batch大小,权值初始值,权值惩罚项,初始学习率和Alex-net一样。不同地方时就动量项权重从0.9变为0.6;在30, 50, 60, 70, 80次迭代后,学习率每次缩减0.5倍。

模型设计

作者提出了两种模型,fast模型和accurate模型。

Fast模型:

Input(231,231,3)→ 96F(11,11,3,s=4)→ max-p(2,2,s=2)→ 256F(5,5,96,1) → max-p(2,2,2) → 512F(3,3,512,1) → 1024F(3,3,1024,1) → 1024F(3,3,1024) → max-p(2,2,2) → 3072fc → 4096fc → 1000softmax

Fast模型的改进:
  1. 不使用LRN(局部相应归一化,AlexNet提出,用于增强泛化能力);

  2. 不使用over-pooling(池化窗口重叠)使用普通pooling(池化窗口不重叠);

  3. 第3,4,5卷基层特征数变大,从Alex-net的384→384→256;变为512→1024→1024.

  4. fc-6层神经元个数减少,从4096变为3072

  5. 卷积的方式从valid卷积变为维度不变的卷积方式,所以输入变为231*231

Accurate模型:

Input(231,231,3)→ 96F(7,7,3,s=2)→ max-p(3,3,3)→ 256F(7,7,96,1)→ max-p(2,2,2) → 512F(3,3,512,1) → 512F(3,3,512,1) → 1024F(3,3,1024,1)→ 1024F(3,3,1024,1) → max-p(3,3,3) → 4096fc → 4096fc → 1000softmax

Accurate模型的改进:
  1. 不使用LRN;

  2. 不使用over-pooling使用普通pooling,更大的pooling间隔S=2或3

  3. 第一个卷基层的间隔从4变为2(accurate 模型),卷积大小从11*11变为7*7;第二个卷基层filter从5*5升为7*7

  4. 增加了一个第三层,是的卷积层变为6层;从Alex-net的384→384→256;变为512→512→1024→1024.

fast模型使用更小的pooling局域2*2,增加3,4,5层特征情况下,减少fc-6层的神经元,保持网络复杂度较小的变化;

accurate模型感觉有些暴力,缩小间隔,增加网络深度,增加特征数;

通过提升计算复杂度,来提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提升效果.

两个模型参数和连接数目对比:

每层参数个数:=特征数M*每个filter大小(filter_x*filter_y*连接特征数(由于本文是全连接,所以连接特征数就等于前一层特征个数))没有把bias计算在内。

  1 2 3 4 5 6 7 8 9
Fast 3.5万 61 118 0 472 944 11324 1678 409
Accurate 1.4万 120 118 236 472 944 10485 1678 409

通过计算发现,连接方式,特征数目,filter尺寸是影响参数个数的因素;

  1. 连接方式是关键因素,例如主要参数都分布在全连接层;

  2. 最后一个卷基层特征图的大小也是影响参数个数的关键,例如第七层fast模型的特征图为6*6; accurate模型的输入特征为5*5,所以尽管accurate比fast多了1024个全连接神经元,

但是由于输入特征图相对较小,多所以本层两个模型的参数差的不多。所以最后一个卷基层特征图大小对参数影响较大。

多尺寸分类测试

Alex-net中,使用multi-view的方式来投票分类测试;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忽略图像的一些区域,在重叠的view区域会有重复计算;

而且还只在单一的图片缩放比例上测试图片,这个单一比例可能不是反馈最优的置信区域。

作者在多个缩放比例,不同位置上,对整个图片密集地进行卷积计算;这种滑窗的方式对于一些模型可能由于计算复杂而被禁止,但是在卷积网络上进行滑窗计算不仅保留了滑窗的鲁棒性,而且还很高效。

每一个卷积网络的都输出一个m*n-C维的空间向量,C是分类的类别数;不同的缩放比例对应不同的m和n。

整个网络的子采样比例=2*3*2*3=36,即当应用网络计算时,输入图像的每个维度上,每36个像素才能产生一个输出;

在图像上密集地应用卷积网络,对比10-views的测试分类方法,此时粗糙的输出分布会降低准确率;

因为物体和view可能没有很好的匹配分布(物体和view越好的匹配,网络输出的置信度越高)。为了绕开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在最后一个max-pooling层换成offset max-pooling,平移pooling;

这种平移max-pooling是一种数据增益技术。

通过上面的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子采样比例,从36变为12;因为通过offset,每个维度产生了3个pooled输出。

此外,由于每个输入窗口对应不同的原始图像位置,所以通过这种密集滑窗的方式可以找到物体和窗口很好的匹配,从而增加置信度。

实验结果

  1. fast模型,比Alex-net结果提升了近1%,但是fast模型修改了很多地方,具体哪一个地方的修改其作用,这个不清楚。本文Alex-net模型结果为18.2%比他们自己测试的高2%左右

  2. accurate模型单个模型提升了近4%,说明增大网络可以提高分类效果。

  3. 采用offset max-pooling感觉提升效果很小,感觉是因为卷积特征激活值具有很高的聚集性,每个offset特征图很相似,max-pooling后也会很相似。

  4. 多个缩放比例测试分类对于结果提升比较重要,通过多个比例可以把相对较小的物体放大,以便于特征捕捉。

卷积网络和滑窗效率

对比很多sliding-windows方法每次都需要计算整个网络,卷积网络非常高效,因为卷积网络在重叠区域共享计算。

例如训练阶段在小的view(如图,14*14)下,训练网络;测试阶段在多个较大的图片上测试,由于每个14*14的view区域产生一个分类预测分布,

上图在16*16的图片上测试,有4个不同的14*14的view,所以最后产生一个4个分类预测分布;

组成一个具有C个特征图的2*2分类结果图,然后按照1*1卷积方式计算全连接部分;这样整个系统类似可以看做一个完整的卷积系统。

4. 定位

基于训练的分类网络,用一个回归网络替换分类器网络;并在各种缩放比例和view下训练回归网络来预测boundingbox;然后融合预测的各个bounding box。

4.1 生成预测

同时在各个view和缩放比例下计算分类和回归网络,分类器对类别c的输出作为类别c在对应比例和view出现的置信分数;

4.2 回归训练

如上图所示,每个回归网络,以最后一个卷积层作为输入,回归层也有两个全连接层,隐层单元为4096,1024(为什么作者没有说,估计也是交叉实验验证的),最后的输出层有4个单元,分别是预测bounding box的四个边的坐标。和分类使用offset-pooling一样,回归预测也是用这种方式,来产生不同的预测结果。

使用预测边界和真实边界之间的L2范数作为代价函数,来训练回归网络。最终的回归层是一个类别指定的层,有1000个不同的版本。训练回归网络在多个缩放比例下对于不同缩放比例融合非常重要。

在一个比例上训练网络在原比例上表现很好,在其他比例上也会表现的很好;但是多个缩放比例训练让预测在多个比例上匹配更准确,而且还会指数级别的增加预测类别的置信度。

上图展示了在单个比例上预测的在各个offset和sliding window下 pooling后,预测的多个bounding box;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文通过回归预测bounding box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定位出物体的位置,而且bounding box都趋向于收敛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定位多个物体和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姿势。

但是感觉offset和sliding window方式,通过融合虽然增加了了准确度,但是感觉好复杂;而且很多的边框都很相似,感觉不需要这么多的预测值。就可以满足超过覆盖50%的测试要求。

4.3 结合预测

  1. 在6个缩放比例上运行分类网络,在每个比例上选取top-k个类别,就是给每个图片进行类别标定Cs

  2. 在每个比例上运行预测boundingbox网络,产生每个类别对应的bounding box集合Bs

  3. 各个比例的Bs到放到一个大集合B

  4. 融合bounding box。具体过程应该是选取两个bounding box b1,b2;计算b1和b2的匹配分式,如果匹配分数大于一个阈值,就结束,如果小于阈值就在B中删除b1,b2, 然后把b1和b2的融合放入B中,在进行循环计算。最终的结果通过融合具有最高置信度的bounding box给出。

具体融合过程见下图:

在最终的分类中,鲸鱼预测和其他的物体消失不仅使因为更低的置信度,还有就是他们的bounding box集合Bs不像熊一样连续,具有一致性,从而没有持续的置信度积累。

通过这种方式正确的物体持续增加置信度,而错误的物体识别由于缺少bounding box的一致性和置信度,最终消失。

这种方法对于错误的物体具有鲁棒性(但是图片中确实有一些鱼,虽然不是鲸鱼;但是系统并没有识别出来;也可能是类别中有鲸鱼,但是没有此种鱼的类别)。

4.4 实验

本文多个multi-scale和multi-view的方式非常关键,multi-view降低了4%,multi-scale降低了6%。

令人惊讶的是本文PCR的结果并没有SCR好,原因是PCR的有1000个模型,每个模型都是用自己类别的数据来进行训练,训练数据不足可能导致欠拟合。而SCR通过权值共享,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5. 检测

检测和分类训练阶段相似,但是是以空间的方式进行;一张图片中的多个位置可能会同时训练。和定位不通过的是,图片内没有物体的时候,需要预测背景。

本文的方法在ILSVRC中获得了19%,在赛后改进到24.3%;赛后主要是使用更长的训练时间和利用“周围环境”(每一个scale也同时使用低像素scale作为输入;介个有点不明白)。

6. 总结

  1. multi-scale sliding window方式,用来分类,定位,检测;

  2. 在一个卷积网络框架中,同时进行3个任务;

本文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1. 在定位实验总,没有整个网络进行反向传播训练;

  2. 用评价标准的IOU作为损失函数,来替换L2(后被牛津大学作者做了出来);

  3. 交换bounding box的参数,帮助去掉结果的相关性。

Table of Contents